簡介: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評價好! 窯溫:約1180度C。 收縮比:約11%。 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紫泥系。 泥性:穩定性佳,易掌控;緊密結實,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較易,作家最喜愛使用之泥料。 難度:易生氧化鐵融點、跳砂、及花泥。 特點: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調,能安定心靈,親和力甚佳。 沖茗特性:使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性頗符中庸之道,易掌控沖泡時間,養成后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沖泡建議:輕焙火烏龍茶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等。
簡介:紅泥礦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劣者雜亂陰霾,俗不可耐;-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澹草綠色調,窯溫略低,較適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 窯溫:約1100度C。 收縮比:約14%。 礦產地:江蘇宜興黃龍山系、臺西。 泥性:燒成溫度偏低,收縮比稍大,乾、濕度控制較難,石英、云母含量較豐。 難度:窯溫敏感,窯溫不足,呈枯黃橙色水色不彰;稍高,則收縮大、變型、塌陷、鐵質溶點較易產生;燒足,呈光潔明亮紅中略見橙色。 特點:熱淋變色率較大,愈用愈紅;泡養一段時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呈現“包漿”之美。 沖茗特性:逼熱高,迅速果決毫無矯飾;泡茶老手之最愛;茶湯明快大方,善惡分明。 沖泡建議:最適合烏龍、鐵觀音、巖茶、普洱 ,其他各種茶類也適合。紫砂之家推薦“一壺侍一茶”。
簡介: 緞泥原礦稱之“老團泥”,產于江蘇省宜興黃龍山,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除可當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篩成細顆粒,作為調砂效果之用;燒成后呈次鵝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另一緞泥之原礦為本山綠泥,產地亦為黃龍山,原礦呈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后呈米黃色調。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贊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窯溫:約1175~1180度。 收縮比:約12%。 礦產地:江蘇宜興趙莊山系朱泥礦~黃石黃之共生礦。 泥性:感甜嫩綿密,質堅而溫潤,呈近田黃色調,為江蘇宜興趙莊山系朱泥礦~黃石黃之共生礦,經挑揀練製而成,因含鐵量只達6%左右,致陶之后呈“金田黃色”。 難度: 特點:許多玩家誤認為緞泥會“吐黑”,其誤解之起因,乃昔時窯爐均為低溫窯,而緞泥系為高溫泥(一般燒成溫度約攝氏度1175~1180),故每每窯燒不足,成品遇水后呈現還原為原礦色之現象(玩家稱“吐黑”);此為窯溫不足所致,而非泥質之缺陷,希玩家勿因果倒置才是。 沖茗特性:緞泥適泡之茶較為寬廣,一般而言,透氣率均佳;茶湯順和平適,操作沖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適生手使用。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輕焙火烏龍茶,綠茶,龍井,紅茶等。